“把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当‘一把手’工程来抓,坚持高位推进、上下贯通、齐抓共管,下大力气研究分析解决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涉法涉诉问题,让企业家放心投资、舒心经营、安心发展。”山阳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曙光的要求掷地有声。
近年来,山阳区法院始终把服务保障民营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作为人民法院融入大局、服务大局、维护大局的应有职责,能动履职、积极作为,大力推动执法办案要务与优化营商环境有机融合,以助企护企、亲企帮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立审执各领域、各环节,精准发力,久久为功,为辖区经济社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营造更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原告河南某建材公司和被告某工业公司是长期合作的生意伙伴,被告向原告采购钢板、锚杆钢筋等钢材,且双方签订有多份工业品买卖合同。后原告依约向被告供应相应钢材,被告却没有按时结清货款。截至今年4月,被告共欠原告货款540万余元。原告多次催要无果后,无奈诉至法院,并申请财产保全。
受理该案后,该院承办法官经过认真审查,依法对被告的银行账户予以冻结。在了解被告拖欠货款原因的过程中,法官得知,被告的生产经营目前刚有起色,如果一下子归还原告五六百万元资金,足以导致该公司被迫停产,数百名工人的生存将遭遇困难。
原告的合法权利必须得到保护,被告的生存问题也要顾及。如何帮助双方企业快速化解纠纷、切实减轻企业的诉讼成本和负担,成为山阳区法院打造法治化一流营商环境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企业前几年受大环境影响,经营确实困难。从去年开始,经营状况开始好转,一下子偿还不了这么多钱,希望能达成调解,分期还款。”被告企业负责人说。原告公司负责人则表示:“被告是我们的长期合作伙伴,我们的目的不是将对方逼入绝路。但需要一个有法律保障、切实可行的还款方案。”
如何制订一个既满足原告心理预期又符合被告履约能力的调解方案,是该案调解成功的关键。法官从保障债权人利益以及提升债务人履约能力的角度着手,用时60天出具了双方满意的调解协议,被告按时履行了第一期还款义务,原告也向法院申请解除对担保物的冻结。
为切实提升多元化纠纷化解成效,让大量矛盾纠纷化在源头、解在诉前、消在萌芽,该院加强完善涉企调解对接机制,推出“三二一”诉前调解工作法,引入市金融纠纷调解委员会、小微企业商会等组织参与涉企纠纷化解,建立常驻调解员队伍和特邀调解员库,逐渐完备诉讼、仲裁、调解相衔接的商业纠纷解决机制,推进涉企纠纷实质性化解。
在司法实践中,该院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建立涉企案件绿色服务通道,实施容缺立案政策,针对涉企案件诉讼材料轻微瑕疵等情况,先予审核通过,从时间上缩短企业立案耗时。
该院努力提升民事涉企案件审判质效,加强民商事案件流程节点管控,通过对涉及企业的合同类案件进行重点标识和监管,坚持每天对临近审限7天的案件进行重点催办,每天对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审理超过20天未结案件、买卖合同纠纷未结案件进行全院通报,倒逼审判团队逐步的提升商业纠纷解决效率,降低商业纠纷解决成本。
该院执行团队高效兑现非公有制企业胜诉权益,加大执行力度,提高执行效率。2023年以来,执结非公有制企业作为申请人的执行案件531件,执行到位6575万余元,让非公有制企业胜诉权益兑换成更多“真金白银”;常态化开展“豫剑执行”“百日攻坚”等各类专项执行活动61次,营造惩治“老赖”强大声势;成功帮助焦作某电缆有限公司执行到位300万余元,纾解了企业的金钱上的压力,赢得企业高度好评。
该院积极开展非公有制企业信用修复,制定出台《关于建立被执行人失信分级分类惩戒和守信激励机制的实施办法》,严把失信纳入端口,精准区分失信行为与确无履行能力的情况,适用宽限放缓、单次解禁制度,实现失信名单动态管理,畅通信用修复渠道。2023年以来,该院已屏蔽537条企业失信信息,惠及企业101家,引导被执行企业主动履行法定义务,激励更多被执行企业主动纠正失信行为,有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诚信社会建设。
在4月12日开展的涉企案件专项集中执行行动中,将谢某与焦作某置业公司房屋买卖合同纠纷一案中的被执行人焦作某置业公司列为重点对象。当天上午,执行干警对该置业公司做搜查,并将企业实际控制人拘传至法院,开展释法明理工作,向其分析利害关系,告知其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将会影响企业征信,对企业未来的发展造成不好影响。企业实际控制人感受到执行压力后,表示愿意积极还款,但希望在时间上给予宽限,并当场履行3万余元。实地走访后,执行干警发现目前该置业公司暂时陷入经营困难,并非故意不履行义务。为最好能够降低执行措施对其产生的不利影响,依据失信分级分类惩戒机制,执行干警与相关申请人协商沟通后,决定暂缓采取限制高消费、纳入失信人员名单等强制措施,给予企业履行宽限期,让企业有喘息之机。
2019年以来,山阳区法院受理市某机械制造公司买卖合同类纠纷125件,租赁类合同纠纷7件。在走访调研、沟通分析的基础上,该院向该公司发出《规范管理加强法律风险防范的司法建议书》,精确指出该公司在合同订立和合同履行阶段中存在的不规范行为极易引发诉讼纠纷,且存在举证困难等问题,影响企业健康平稳发展。司法建议书建议该公司在今后的生产经营中规范合同签订行为、重视合同履行过程、明确约定送达地址,提升企业法律风险防范能力。
该公司接到这份充满司法温度的司法建议书后十分重视,组织专门会议,深入分析研究相关问题,制订整改方案。“法院精准指出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这是我们自己的法务人员都未曾发现的。接到这份司法建议书,我们强烈感受到了法院对我们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正是他们不遗余力地营造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才会让企业的发展行稳致远。”该公司负责人这样说。
近年来,山阳区法院以“万人助万企”活动为载体,深入辖区企业走访调研,常态化开展法官送法进企业、驻企干警走访月等活动,全面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用工以及项目建设和发展规划等情况,“零距离”提供司法服务,从源头化解企业矛盾纠纷,助推企业健康发展。同时,就反映的集中问题,该院积极组织相关企业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进行学习提升,有效解决企业的急难愁盼。今年年初以来,该院总结汇总涉企案件常见易发的经营风险,制作《企业常见法律风险防控指南》,加大对企业的普法宣传力度,引导企业规范自身商事行为,注重商事交易活动中的过程留痕,受到企业家的普遍欢迎。
“山阳区法院开展的送法进企业等活动,为企业解决了许多实实在在的问题,对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也体现了该院的责任与担当。”一位企业家感慨道。
法治化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王曙光表示,山阳区法院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继续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作用,把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融入司法办案全过程、各方面,能动履职、主动靠前、用心服务,平等公正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积极为公司发展提供全方位全覆盖的法治保障,以实际行动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